为深入回顾我市建设发展历程,激励党员干部坚定信念、开拓进取,弘扬“艰苦创业、勇于创新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三线精神。近日,市档案局党支部邀请到“三线”建设的亲历者、见证者,六盘水的文化名人王如柏老同志,到市档案局为全局党员、干部职工现身说法,讲述“三线”建设的人和事,回顾我市发展历程及亲身感受。主题党日活动由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肖丽同志主持,局党组书记、局长何楠同志出席活动并作讲话,全局党员、干部职工参加活动学习。
据王如柏老人回忆,因国家战略需要,中央决定在“三线”地区展开规模巨大的建设,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次重大经济战略调整,六盘水市因地处贵州西部的乌蒙山区,又蕴藏丰富的煤矿资源,成了“三线建设”西南地区的主战场,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建设者背井离乡,毫不犹豫地从沿海和祖国的各大中城市陆续汇聚贵州,来到六盘水,无怨无悔地开始了他们披荆斩棘的拓荒之路。从1953年起,年轻的王如柏就先后4次辗转水城,成为水城“三线”建设最早的建设者之一。1960年3月,一支浩浩荡荡的支铁大军就开进了水城,开始了7年艰苦奋斗的铁路建设大会战......王如柏老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“三线”建设中对待事业热情如火的同志们,讲述了他们激情四射的青春,说到很多人为伟大的事业奋勇牺牲时,他不禁落下泪来。据王如柏老人介绍,之所以在九十岁这么大岁数的时候还写了《王如柏的三线春秋》,就是为了让牺牲者含笑九泉,为了让伤残者有所慰藉,为了让后来者有史缅怀。王如柏老人称,他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无偿捐赠给了国家,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最后,何楠同志在总结发言时指出,王如柏老人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党员的责任,践行了对党和国家的承诺,他将大半生都献给了“三线”建设。在九十高龄之际,还笔耕不断、奉献不止,毅然将自己创作的其他文学、书法作品以及个人藏品200余件全数无偿捐赠给了市档案馆。此义举正是“三线”精神的最佳体现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展现,是推动六盘水文化、档案事业繁荣发展强有力的动力。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金石可镂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,他将“三线”精神印在脑海里,刻在骨子里,他的一生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弘扬“三线”精神的教材,将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党员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开创档案事业新篇章。